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激荡广大教师爱国情怀,凝聚育人力量,提升业务能力,涵养高尚师德,树立良好师风,10月26日上午,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平台,各学院组织教职工开展“思政师德大讲堂”第八期直播培训。此次培训主题为:提高课程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耿国华教授直播授课。

耿国华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经历以及当下高校担负的社会责任,从对大学教育的认识、师资素质、一流课程申报、虚拟教研室建设、教改实践等方面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元教育模式对提升教育质量的必要性。倡导教师和同学尽快适应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模式,鼓励教师开发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她倡导回温教育的本心,教育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好老师应该有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教师要怀着一颗敬畏讲台的心,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不断积累深化教学研究成果,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的淘汰“水课”,打造高阶性、创新性、有挑战度的“金课”。高校教师对待教学精益求精,实现站稳讲台、敬畏讲台、延展讲台和超越讲台四个阶段跨越。大学教育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大学对社会的承诺最根本的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学有责任成为社会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耿国华,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委员等。
本次培训学习的开展,使广大教师深刻了解到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要认识到有效提高课程质量是做好立德树人的重要部分,不断打造精品课程、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和能力,同时要涵养高尚师德。参与培训的教师纷纷表示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师德师风素养,锻造高超育人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