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德师风

我校教师陈立新、王玉磊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文明教师”称号

发布时间:2023-07-11 阅读量: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 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两创两争”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豫教工委〔2023〕112号)文件精神,经组织资格审查,专家集中评审,网上公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立新、数学与统计学院教师王玉磊荣获2023年“河南省文明教师”荣誉称号。

陈立新同志自入职以来,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主动而为,勇于担当。承担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四门思政课的教学任务。从开始的生疏紧张到每学期同时上两门思政课,哪门课有紧急需要,绝对服从学院安排,及时补上,而也正得益于此,她所教授的课程也基本覆盖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近70%的课程,也让她从一个生疏的新手教师快速成长起来。2019年底,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一切从零开始,她勇挑大梁,主抓教研室工作,带领团队钻研集体备课、申报科研项目、协调校内外兼职和特聘教授等相关工作事宜。巾帼不让须眉,为了集体荣誉,她主动报名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并且在学校教职工篮球赛上获得了“最佳阵容”的称号,为学院赢得了荣誉。

2019年,参加河南省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课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高等教育组获得了三等奖。2020年,参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三等奖。2020年信阳学院活力杯基层团干部“微团课”大赛第一名。2021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2022年以来,参加信阳学院第十四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赛获二等奖,参加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思政)获二等奖,参加信阳学院“全员德育导师制”主题征文二等奖,2022年,加信阳学院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暨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比赛获特等奖,参加河南省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综合展示获三等奖,参加河南省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获特等奖。

陈立新同志一直致力于参加社会实践,主动参加信阳市十三小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参加我校党员先锋岗值班,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的捐款活动。寒暑假积极报名参加学校爱心接送车为同学们提供暖心服务。积极担任我校德育生活导师,主动了解学生生活情感所需,及时回应学生诉求,撰写的文章被编入我校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书籍)——《高校全员导师制精准育人研究与实践》。2022年10月30日——12月底,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根据信阳市委宣传部安排集中封闭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参与研讨“品质生活组”相关系列会议8次,积极提供意见和建议,积极谋划、辅助撰写信阳市2023年工作方案;2022年11月,接受信阳市电视台采访畅谈对“品质生活引领”的认识。2023年2月,按照市委宣传部安排分别到浉河区五里墩社区、柳林乡马庄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2022年3月,按照市委宣传部安排到信阳市商城县思源实验中学,结合学生实际,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天下英才 筑强国之基》。

作为一名教师,王玉磊老师始终坚持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充分准备好教案,采用好的教法,做到使课堂活跃而轻松,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每堂课前,在认真阅读和思考所采用教材的基础上,他认真翻阅和对比其他版本教材和参考书,争取做到使自己的教案别具一格、使自己的讲课生动而有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知识,开拓思维。启发教学、定理分析、一题多解是他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的授课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经常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对教材中重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时时板书,以便学生课下复习,对定理尽量采取分析式证明,对例题运用一题多解的讲授方式;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力争精益求精,课下他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积极听课,认真总结他们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同时经常与学生交流,询问听课效果,积极采纳学生们的一些学习建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认真批改作业,每一本作业都认真查阅,对做的好的同学加以肯定,对做的差的同学加以鼓励,总结学生知识掌握的的薄弱环节,实时辅导,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培养老师与学生感情的基石,“爱心”是学生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

他教育学生严而又度,与学生相处真诚以待,用爱与学生沟通。在学生心目中,他既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又是值得信赖、值得尊敬的朋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并不是说学生的好坏全在乎老师,而是告诉教育者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方法和艺术问题。他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不放弃一位差生,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健康成长。作为大一新生的德育导师,他除了学业的正确引导和鼓励,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和身体健康。在节假日放假的时候,一些同学离家较远,不能回家,就会比较想家,会觉得孤单,从而伤感。这时候他会及时的与他们取得联系,安抚他们,邀请他们一起共度节日。端午节,给学生送粽子;冬至,带领学生包饺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课余时间,他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图书馆,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从专业的角度,给他们推荐一些有关数学小知识或者数学分析方面的书籍,供他们学习和扩展专业知识用;从业余的角度,他也会推荐一些名人传记,还有人际沟通、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一些书籍。书能开阔人的视野,也能帮助学生了解未知的世界,读书能增长知识,还能增加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科研工作中,他坚持从最基本做起,脚踏实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积极与同事进行学习交流。从论文创作到完成再到成功发表,终有拦路虎挡道,有能力者从不半途而退。“科研过程,有苦有乐,乐中有苦,苦中作乐。在写论文《线性微分方程整函数解的Julia集的径向分布》时,由于证明繁琐,有几个地方论证不下去,当时都想要放弃了,但是好在坚持下来了,最后该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上。”王老师说道。他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和校级课程思政项目两项,参与省厅级和校级教科研项目十余项,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一部。

在学习中,他积极帮助学生,利用学生的晚自习,去给学生讲授习题,帮助学生复习专业课,及时让学生巩固消化。不管学生问的题目简单还是困难,他都很耐心的为学生一一解答,在办公室内经常可以看到王老师为学生讲解问题的身影。有的时候不在学校,对学生的一些学习问题就不能及时解决,于是,他就利用网络,建立了QQ群、微信群和钉钉群,在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候,能够及时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